霖得泓律师事务所,欢迎您!
400 660 6896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得泓之声

当前位置:首页 > 得泓之声 > 行业新闻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得泓有甘霖而不语

得泓之声
上海霖得泓律师事务所解读直播抽奖送车:如何确保活动合规与消费者权益

近年来,一些明星和商家频频通过直播平台或线下活动发起“送车”抽奖活动,吸引了大量网友和消费者的关注。看似只要参与互动就能免费获得豪车,似乎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然而,当网友们带着期待参加抽奖时,却往往面临“送车”变“送使用权”的局面,导致许多人感到失望甚至愤怒。这种现象背后,潜藏着不为人知的法律风险和消费者权益问题。

 

抽奖送车”可不只是送车

这些活动本质上属于“抽奖式有奖销售”。在法律上,它们被视为一种商业促销行为,严格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和《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的约束。根据这些法律,商家开展有奖销售时,奖品的最高价值不得超过5万元人民币。如果奖品的实际市场价值超过这一限额,商家则可能涉嫌不正当竞争,面临罚款等法律责任。

然而,许多商家在宣传中并没有明确说明所送“车”是实际所有权,还是仅限使用权,给消费者造成了误导。特别是在那些高价奖品的抽奖活动中,车主往往只能获得车辆的使用权,而非完全拥有权。举个例子,在商丘某地的套圈摊位上,摊主以玛莎拉蒂作为奖品,实际上赠送的是一年使用权,这与消费者的期待大相径庭。很多消费者误以为自己中奖了能直接获得一辆车,但最后发现得到的只是使用权,这显然不符合普通消费者的预期。

 

奖品“使用权”难以估值

在这种“送车”的抽奖活动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奖品”本身的价值难以界定。以玛莎拉蒂为例,这辆车的实际市场价格可能超过170万元,但其二手车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可能从20万元到140万元不等。如果我们按租赁市场来估算,豪车的使用权一年可能带来数万元的租金收益,这就可能轻松突破法律规定的5万元上限。

不仅如此,车辆的使用权也涉及到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车辆使用期间的损耗、保养费用、保险、燃油费用等,这些都影响着奖品的最终价值。而这些费用,谁来承担呢?如果消费者在使用车辆时不小心刮伤了车身,谁来负责维修费用?这些细节,往往在活动宣传中被忽略或模糊,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

 

活动规则需明晰,监督不可缺失

活动发起方必须明确告知消费者,奖品究竟是所有权还是使用权,这一点关系到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竞争。更为重要的是,所有参与者应清楚知道参与活动的具体规则、抽奖条件、兑奖方式、奖品的使用范围等。对此,《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明确要求,商家在开展有奖销售之前,必须向消费者公示所有奖项的相关信息,包括奖品的种类、数量、参与条件等,确保没有任何隐瞒或误导。

与此同时,商家应该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例如邀请公证机构、律师或行业协会对活动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活动公正合法,避免规则的随意变动或舞弊行为。

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类“送车”活动确实存在不小的法律风险。如果商家在活动宣传中没有明确说明奖品的实际性质,或者奖品的价值超出了法律规定的上限,就很可能面临不正当竞争的处罚,甚至可能会损害企业声誉和消费者的信任。

 直播抽奖送车?如何确保活动合规与消费者权益

 霖得泓言:透明规则,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在任何商业活动中,尤其是像“送车”这类高额奖品的抽奖活动,最重要的就是规则的透明与公正。只有确保消费者在参与之前能够完全理解奖品的性质、价值以及相关责任,才能建立起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并避免因规则不清而引发法律纠纷。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应时刻关注活动的合规性,遵守法律规定,避免盲目参与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上海霖得泓律师事务所刚处理过一起消费者权益纠纷案得周律师对此表示:“我觉得,对于这种高额奖品的抽奖活动,商家首先要做的是明确规则,不能在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时过度夸大奖品价值。奖品的种类、价值、使用方式等都必须清楚公示,避免消费者因误解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作为消费者,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务必要保持警惕,参与前要仔细阅读活动规则,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你在此类活动中遇到法律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们霖得泓律所,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与支持。”

若您在参与类似抽奖活动或其他商业活动中遇到权益受损的问题,欢迎随时联系我们上海霖得泓律师事务所4006606869,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解决方案。

  2025-02-21    74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T13371912692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