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泓之声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得泓有甘霖而不语
智障男子李四强的冤案再一次震撼了公众的神经。
8月15日,广东汕头龙湖区法院作出最终判决,决定向李四强的家属赔偿234万余元,以此回应长达17年的错判及随之而来的不公。然而,这起案件中的种种匪夷所思的司法错误,使得这笔赔偿显得格外沉重,因为这迟来的正义无法挽回李四强的生命,更无法抚平家属心中的伤痛。
李四强,安徽人,患有严重的智力残疾。2007年,他在南京市流浪期间,被当地警方发现并查出其身上持有一张名为“刘西文”的身份证。刘西文是广东汕头的在逃罪犯,涉嫌多起抢劫案件。在没有任何家属知情或法律援助的情况下,李四强被当成刘西文移送至汕头警方,并很快以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6个月。由于智力障碍,李四强无法为自己辩护,也无法理解发生在他身上的不公。他无辜地承担了这个本不属于他的罪名,稀里糊涂地被送进了监狱。
然而,随着案件的发展,李四强的真实身份逐渐被揭露。两年后,监狱方发现李四强并非刘西文,而是另有其人。他的家属在得知此事后,震惊之余,第一时间前往认亲,并将情况反映给公安机关。案件本应在此时迎来转机,但汕头龙湖区法院却选择了一条令人意外的路径。他们并没有重新审查案件,而是通过裁定,仅将判决书中的名字由“刘西文”改为“李四强”,仿佛案件中的错误仅仅是名字写错了。
这一荒谬的决定使得李四强继续以“抢劫犯”的身份在监狱中度过了整整9年。直到2016年,李四强刑满释放,然而他因长期受刑和健康状况的恶化,不久后因重病去世,年仅37岁。他的死亡给这个悲剧画上了一个更加悲惨的句号——至死他都未能洗清自己的冤屈。
李四强的家属并没有放弃。出狱后,他们仔细阅读了李四强的判决书,发现案发时间李四强根本不可能在广东作案,这无疑是铁打的事实。于是,家属开始了一场艰难的申诉之路。从汕头市龙湖区法院到汕头中院,再到广东省高院,李四强的家属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屡次遭遇申诉被驳回的窘境。直到2022年,真正的罪犯刘西文在安徽被抓获并供认不讳,但汕头法院依旧坚持之前的判决。
这起案件的荒谬之处在于,真正的罪犯到案后,法院非但没有为李四强洗刷冤屈,反而在2023年2月作出更令人震惊的判决:认定刘西文与李四强共同参与抢劫。李四强从一个被误认为罪犯的人,变成了罪犯的同伙。这一判决无疑是对李四强及其家属的二次伤害,也彻底引发了舆论的愤怒。
2024年初,案件迎来了新的转折点。在多家媒体的广泛报道和公众的强烈关注下,广东省高院最终受理了李四强家属的申诉。2024年4月,李四强被改判无罪。8月,李四强家属获得了234万余元的国家赔偿。然而,这笔赔偿并不能掩盖17年来司法系统所犯下的错误,更无法为李四强失去的生命和家属承受的痛苦带来真正的安慰。
李四强的冤案暴露了司法系统中严重的缺陷。多次错判和错位的审判显示,一些办案人员在案件处理中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反而在制造冤假错案。李四强的“有罪口供”显然是办案人员的编造,而法院和检察院在审理过程中竟然没有对这些可疑的口供进行深入核实,盲目相信公安机关提供的“证据”,最终导致了这一震惊全国的冤案。
霖得泓言
我们有的办案人员,不是在办案,是在做案。把没有的犯罪事实做成真的。智障的有罪口供,肯定是办案人员编出来,叫他画押签字的。检察院法院审理中不可能不去当面核实,不可能一点没发现。但是他们相信公安编出来的假口供。后面的裁定,这是已经完全明了真相,而故意制造假案,欺上瞒世,掩盖真相,逃避责任。
这样的案件,绝不应仅仅以国家赔偿了事。那些故意参与制造冤案的办案人员,必须被追究刑事责任,否则这起案件不仅是李四强个人的悲剧,更是对整个社会法治的严重损害。在终身追责的司法责任制度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之前,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李四强。这起案件提醒我们,司法公正不容妥协,只有对每一起案件负责,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下一篇 :上海霖得泓律所为您分享:反洗钱解释新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