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案例
从真实法律诉讼案例切入,带您了解各类个人与企业法律知识,汇集了金融、民事、劳动等多个领域的经典法律案例,
案件背景
近年来,非法买卖新生儿及其父母个人信息用于定向商业推销的行为屡见不鲜。2020年下半年至2022年2月期间,李某通过非法渠道购入多地新生儿信息3万余条,包括新生儿的出生日期、性别、父母姓名及联系方式等。某摄影公司和某创意公司为拓展婴童摄影业务,购买并使用这些信息,导致李某非法获利29万余元。
案件过程
2022年5月,杭州警方接到线索,发现萧山区有摄影机构涉嫌购买和使用新生儿个人信息。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并抓获了李某及两家摄影机构的负责人。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指控李某及两公司非法买卖和使用公民个人信息,严重扰乱公民生活安宁,侵害公共信息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
案件结果
2024年4月16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公开审理此案,判令三被告在国家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并支付公益损害赔偿金29万余元。这笔赔偿金将用于个人信息保护或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公益事项。此外,李某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并处罚金30万元。
霖得泓言
此案的判决不仅是对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有力打击,更具示范意义。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判决凸显了个人信息保护在当今大数据时代的重要性,并明确了对非法获取和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严惩措施。通过公益诉讼集体维权,不仅提升了诉讼成功率,也将公益损害赔偿用于前端预防,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
霖得泓律所认为,信息泄露的根源需要进一步追查,无论是黑客侵入还是内部人员贩卖,都显示出管理上的漏洞。未来,需加大对信息安全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每个年龄段人群的个人信息安全,尤其是在人口出生率下滑的背景下,强化母婴信息保护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下一篇 :民间借贷纠纷中的法律执行与制裁